國內外品牌危機處理案例解析,教您如何化解品牌公關危機
品牌可能因為失言或是合作代言人出包而瞬間捲入輿論風暴,餐飲品牌更可能受到原物料廠商的影響而產生食安危機。無論公關危機的原因為何,最重要的是該如何面對、解決品牌遭遇的公關事件並化解危機。本文將為您解析國內外的品牌危機處理案例,幫助您了解該如何做好危機管理,化解公關災難。
什麼是品牌公關危機?
品牌公關危機是指品牌在經營過程中因突發事件、產品瑕疵、社群爭議或高層發言不當,引發消費者不信任與品牌負評的情況,通常公關危機會因為媒體與社群的放大效應,在短時間內形成與論壓力,嚴重打擊品牌形象與營收。
解決公關危機的關鍵:黃金24小時
品牌公關危機發生後的24小時是危機公關處理的關鍵期,若品牌在24小時內不理不睬或延遲回應,便可能被媒體或社會大眾認為是逃避問題,因此,建議品牌面對公關危機時,應盡快迅速釐清事實、確認事件影響範圍,透過持續更新進度與媒體溝通以維持透明度,並迅速根據問題擬定改善措施或補償手段,展現品牌對問題的重視與解決問題的誠意。

國際品牌公關危機案例解析
以下為您整理2個國際品牌的公關危機處理案例,幫助您了解該如何面對公關危機:
案例一:三星 Galaxy Note 7 爆炸事件
2016 年,三星因 Galaxy Note 7 手機電池缺陷導致多起爆炸事故,大幅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,三星立即召回全部產品並暫停銷售,隨後公布詳細調查報告,主動承認製程瑕疵,同時在後續機種導入「電池安全檢測」系統,將危機化為品質改革的起點。從結果來看,雖然三星手機的銷售量在短期內受到重創,但三星以公開透明的回應與行動贏回信任,不僅仍是市占率極高的手機品牌之一,也成為國際品牌危機應變的典範。

案例二:星巴克種族歧視事件
2018 年,非裔顧客在美國費城的星巴克門市等待友人時,向店家借用廁所卻遭門市經理以未在店內消費拒絕,並以非法入侵為由報警,警察到場後更將兩名非裔顧客上銬帶回警局拘留8小時,事件因涉及種族歧視事件引發軒然大波,並遭到消費者抵制。
事件發生後,星巴克CEO親自與當事人會面並道歉,同時宣布全美門市暫停營業4小時,舉辦員工反歧視教育訓練。星巴克停業4小時雖損失約900萬美元的營業額,但及時且嚴謹、慎重的危機處理方式展現出品牌應具備的企業社會責任,讓星巴克成功挽回消費者的信任。

台灣品牌公關危機案例解析
以下為您整理2個台灣品牌的公關危機處理案例,幫助您了解該如何面對公關危機:
案例一:全聯前總裁失言風波
2017年時,時任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在出席新書發表會時,提及「現在台灣年輕人太會花錢」、「以前的年輕人哪有抱怨薪水低」...等相關言論,迅速在社群引起年輕族群的強烈反彈。
事後徐重仁在社群媒體上發表道歉聲明,澄清原意以表達歉意,降低網友的反感,之後全聯社群小編也在官方粉絲頁以較活潑、年輕化的方式用徐重仁的頭像製作表情貼,以幽默化解網友的怒火,逐漸淡化事件帶來的負面衝擊。

案例二:媽媽餵配方奶影片事件
台灣母嬰品牌媽媽餵在2025年8月發布影片,宣稱市售配方奶「一半是糖」,遭社群平台與媒體質疑影片誤導事實,將嬰兒配方與成長奶粉混為一談,也造成無法親餵母奶的媽媽心理壓力,更遭食藥署以散播不實食品安全訊息為由下架影片。
事件發生後媽媽餵雖快速發表5點聲明,強調影片都是有事實根據的內容,但後續又因無法停止炎上而在第二次聲明中點名競品,結果導致競品廠商發文反擊更暗示保留法律追訴權,最後媽媽餵選擇刪文並不再發表相關聲明,導致品牌形象受損。
從媽媽餵的事件可以得知,雖然面對危機時應快速做出公開回應,但回應內容也十分重要,品牌應先於內部分析事件會造成公關危機的原因,再擬定後續處理對策,才能有效避免公關危機擴大,影響品牌聲譽。
若您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公關危機,或是不知道如何擬定緊急時刻的相關SOP,建議您務必與具備危機管理能力的專業公關公司合作,協助您根據危機事件擬定回覆對策及危機處理SOP,避免危機擴大。
危機變轉機5大核心關鍵
從上述國內外的品牌公關危機案例可得知,品牌危機有時無可避免,因此,最重要的是該如何處理問題。企業在處理公關危機時,應把握以下5大關鍵:
即時反應
危機初期品牌若未及時回應,可能導致謠言與錯誤訊息主導輿論,因此品牌應該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發表初步聲明,即便品牌仍未釐清事件真相,也應表達品牌「已得知此事並正在調查中」,讓大眾看見品牌願意承擔、了解問題的態度。
資訊透明化
危機往往伴隨謠言、誤解與猜測,品牌隱瞞事實不僅無法止損,曝光後反而會大幅降低外界對品牌的信任,甚至懷疑有更多未曝光的內幕,因此,面對公關危機時,品牌應保持透明公開的態度,而非以謊言遮蓋事實,就像三星 Galaxy Note 7的案例,當企業願意公開詳細調查報告,並主動承認瑕疵時,即使短期內品牌形象可能受損,但長期來看,透過品牌積極處理所展現的誠信,更可能讓消費者願意給品牌第二次機會。
誠懇溝通
面對危機時,誠懇溝通的舉動更能平息消費者的怒火,因此,當品牌面對公關危機時,應避免激烈爭辯造成群眾反感,而導致品牌形象受損,就像全聯的失言風波,前總裁並非以冷冰冰的官方聲明稿道歉,而是以個人身份表示真誠的歉意,透過具有溫度的誠懇溝通,讓群眾了解品牌是真心為自己的言行道歉。

具體行動
品牌的危機處理若僅停留在道歉階段,而無實際改變,消費者便可能失去耐性,導致品牌形象二度受損,因此,品牌在道歉後應盡快開啟內部調查,並研擬改善措施以挽回消費者的信賴,就像星巴克種族歧視的例子中,星巴克便透過全體員工的教育訓練,讓消費者了解品牌不是試圖以道歉敷衍了事,而是有改善問題的決心。
預防重於補救
最好的公關危機處理是「預防」,品牌平時就應透過消費者對品牌的反饋或負面評價,改善服務內容或產品品質,透過不斷地優化降低因產品而發生公關事件的機會;此外,每次遇到危機時,品牌也應於事後將危機處理經驗內化成組織制度,並建立危機預警機制與危機處理的SOP流程,讓品牌在實際事件發生時能縮短反應時間,降低損失。
想了解如何化解公關危機就找專業公關公司!
當品牌陷入輿論風暴時,最需要的不是倉促回應,而是系統化的危機公關策略,專業的公關公司不僅能在事件發生當下協助品牌分析輿情、應對媒體及撰寫聲明稿,更能在平時為品牌規劃危機處理SOP,幫助品牌有效處理公關危機。若您正面臨公關危機,或是想在事件發生前做好準備,只要點選【免費取得報價】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,稍待片刻便有公關公司與您聯繫洽談,過程方便快速且完全免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