傷害罪是什麼?過失傷害罪如何成立?
普通傷害罪判多久?過失傷害罪如何成立?傷害罪是告訴乃論嗎?本文將為您整理刑法傷害罪定義、傷害罪提告流程、賠償金額、刑期、追訴期...等法律知識,並告訴您傷害罪不和解會怎樣,幫助您了解遇到相關法律問題時該如何捍衛自身權益。

傷害罪是什麼?
根據*刑法第277條,傷害罪是指個人或團體因故意或過失行為損害他人身體或心理健康,因此無論是因實際行為或是言語恐嚇造成他人傷害,均有可能成立傷害罪,以下將為您分別介紹兩者間的差別:
*刑法第277條: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,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身體上的傷害
通常指造成身體組織的損害,或是使身體的生理機能發生障礙,常見的身體損傷大多由外力造成,例如:刀槍、槍炮...等武器造成的穿刺傷,或是因跌倒、車禍或運動傷害...等意外事件導致的骨折或扭傷。
健康上的傷害
通常指因他人的行為或言語造成心理或精神狀態的損害,但由於難以用肉眼直接觀察,因此實務上大多以醫生的診斷結果為主,若醫生認定患者是因加害者恐嚇、虐待...等行為導致的精神疾病,或是使人精神耗弱,便有可能符合「健康受到傷害」的定義。
刑法傷害罪構成要件
刑法傷害罪的構成要件主要包含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,需同時符合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才構成傷害罪:

主觀要件
傷害罪的主觀要件為故意傷害,只要行為人認知到自己的行為會傷害他人,且確實想這麼做,便會有可能構成傷害罪,但需注意的是,故意又能分為「直接故意」與「間接故意」:
- 直接故意: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構成犯罪事實,卻有意使其發生。
- 間接故意:指行為人可預見其行為可能構成犯罪事實,且即便犯罪事實發生,也不違反其本意,例如:加害人在路上揮刀洩憤,即便其辯稱自己沒有想要傷害他人,但在路上揮刀的行為即便真的傷人,也不違背其本意。
客觀要件
傷害罪的客觀要件需分為「行為」及「結果」探討:
- 行為:傷害罪構成不限制傷害手段,無論是肢體攻擊或是言語傷害,只要會造成他人精神或身體傷害,便符合傷害罪的客觀構成要件。
- 結果:傷害罪的客觀構成要件雖不限制傷害手段,但只要加害人的行為實際造成被害人身體或健康傷害,便符合傷害罪的構成要件。但需注意的是,若只有傷害意圖,或沒有實際造成傷害,僅為傷害未遂,通常加害者不會受罰;除非加害者的行為構成重傷害罪成立要件,則會因重傷害未遂受罰。
傷害罪如何成立?
刑法傷害罪可分為普通傷害罪、重傷害罪、過失傷害罪及未成年傷害罪,以下將為您分別整理這四項罪行的成立要件:
普通傷害罪如何成立?
普通傷害罪的成立要件如上段所述,行為人明知其行為可能造成受害人生理或健康傷害,但還是做出傷害行為,且確實造成被害人受傷,便會構成普通傷害罪。
重傷害罪如何成立?
重傷害罪的成立要件除須符合前段所述的傷害罪成立要件,也必須符合使人受重傷的情形,但需注意的是,即便是骨折、出血不止、外部刀傷...等看似嚴重的傷害,只要沒有符合刑法第10條規定中的6種情形,便無法視為重傷罪:
- 毀敗或嚴重減損1目或2目之視能。
- 毀敗或嚴重減損1耳或2耳之聽能。
- 毀敗或嚴重減損語能、味能或嗅能。
- 毀敗或嚴重減損1肢以上之機能。
- 毀敗或嚴重減損生殖之機能。
- 其他於身體或健康,有重大不治或難治之傷害。
過失傷害罪如何成立?
過失傷害罪是指行為人因過失傷害到他人,通常發生在行為人應注意、能注意、而不注意的情況下。與故意傷害罪不同的是,過失傷害罪的行為人並無意圖傷害他人,而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或過失行為,導致他人受到傷害,例如:交通事故、工地施工安全疏忽、醫療疏失...等情況都可能構成過失傷害罪。
未成年傷害罪如何成立?
未成年傷害罪的成立要件與普通傷害罪相同,差別是行為人的年紀,根據刑法18-1條規定,若行為人未滿14歲不處罰,14歲以上未滿18歲則減輕刑期。
傷害提告流程
根據刑法第287條:普通傷害罪、過失傷害罪、施暴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但未至傷者屬於告訴乃論,被害人可透過自訴或公訴的方式提起訴訟;若是重傷罪則屬於非告訴乃論之罪,檢察官只要得知事實便會偵查並起訴加害人。
以下將分別為您說明兩種訴訟方式的提告流程:
傷害罪公訴
公訴是由告訴人向檢察署提出告訴,檢察官受理後會開始進行調查,若檢察官認為被告犯罪嫌疑重大,且符合起訴要件,便會向法院提起公訴,由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;若檢察官認為證據不足,便不會起訴該案件;公訴的優點是由國家偵查機關主動偵辦,被害人無需負擔過多的訴訟成本和舉證責任。
傷害罪自訴
自訴是由被害人自行委任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,好處是可以由被害人主導訴訟程序,包括決定是否起訴、選擇律師、蒐集證據...等,但缺點是需要自行負擔律師費、裁判費...等相關費用,且由於自訴需自行提出證據並提出訴訟,因此需要擁有一定的法律知識,才能有效收集證據、撰寫訴狀及提出訴訟,自訴通常適用於被害人有較強的經濟能力、具備相關法律知識,或是有特殊考量的情況,例如:希望爭取較高的賠償金額或要求被告公開道歉...等。
傷害罪提告需要的證據
提告傷害罪時,需要提供相關證據,以支持自己的主張,證據充分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案件的審理結果,常見的證據包括:
- 診斷證明書:診斷證明書是判斷傷害程度的重要依據,也是法院量刑的重要參考,診斷書應詳細記載被害人受傷的部位、性質、程度、原因,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...等內容。
- 驗傷單:驗傷單通常是在被害人受傷後立即進行驗傷時開立,可以作為證明傷害事實的初步證據。
- 現場照片或錄影:現場照片或錄影可以更直觀地呈現案發經過,有助於法院了解案情。
- 監視器畫面: 若案發現場有監視器,可提供監視器畫面作為證據。
- 證人證詞: 目擊證人的證詞可以還原案發經過,提供案件的重要細節。
- 其他相關證據:沾有血跡的衣物、凶器、被害人受傷後就醫的收據、因受傷而請假的證明...等證據都可以輔助證明傷害事實,增強告訴的可信度。
傷害罪判多久?
傷害罪的刑期會根據傷害的程度和情節而有所不同:

- 普通傷害罪:依刑法第277條第1及第2項規定,普通傷害罪的刑責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50萬以下罰金;若因犯普通傷害罪致人重傷者,則可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;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,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- 重傷害罪:依刑法第278條規定,使人受重傷者,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;若因犯重傷罪因而致人於死者,可處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- 過失傷害罪:依刑法284條規定,若因過失造成普通傷害,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10萬以下罰金;致重傷者,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30萬以下罰金。
此外,根據刑法第280條規定,若受害者是直系血親尊親屬,刑責加重½。
傷害罪可以易科罰金嗎?
依刑法第41條規定,若犯罪最重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,且法院判處被告拘役或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,被告可以繳納一定金額的罰金代替原來的刑罰。
根據傷害罪刑責,普通傷害罪罪中刑責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,因此若法院判處被告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,被告便可請求易科罰金,檢察官會考量被告的前科紀錄、犯罪情節、對社會的影響...等因素決定是否准許易科罰金。
傷害罪賠償金額
傷害罪的賠償金額包括損害賠償及精神賠償兩個部分:
損害賠償
損害賠償的目的是填補被害人因受傷所受到的實際損失,回復到未受傷前的狀態,常見的損害賠償項目包含:
- 醫療費用: 包含掛號費、診察費、藥費、手術費、住院費、復健費...等費用,需注意的是,被害人需要提供醫療收據、診斷證明...等相關證據,證明這些支出與本次傷害事件有直接的關聯才能請求賠償。
- 交通費用:包含往返醫院、診所的計程車費、公車費、捷運費...等因就醫而支出的交通費。
- 看護費用: 若被害人因傷勢過重,無法自理生活,需要請專人或家人照顧,可以請求賠償看護費用。
- 喪葬費:若被害人因傷死亡,被害人的父母、子女及配偶可向加害人索賠殯葬費用。
- 工作損失: 因受傷無法工作而造成的薪資損失、獎金損失...等。如果被害人因為受傷而無法工作,導致收入減少,可以請求賠償工作損失,工作損失的金額通常會參考被害人的薪資證明、請假證明、醫師的診斷證明...等計算。
- 財物損失: 因傷害事件導致衣物、手機等財物受損可請求賠償,被害人需要提供財物受損的照片、估價單、購買證明...等相關證據,才能請求賠償。
精神賠償
精神賠償的目的是彌補被害人因受傷所受到的非財產損害,例如:精神上的痛苦、恐懼、不安...等。
精神賠償的金額,通常會考量以下因素:
- 傷害的程度:傷害越嚴重,被害人所受的精神痛苦越大,例如:造成永久性的殘疾或功能喪失,賠償金額通常也越高。
- 雙方的經濟狀況:加害人的經濟能力,會影響賠償金額的上限;被害人的經濟狀況,也會影響對於賠償金額的需求。
- 其他因素:加害人的犯罪動機、手段、犯後態度、是否積極賠償...等因素,都可能影響賠償金額。
傷害罪追訴期多久?
傷害罪的追訴期會根據類型和刑度而異:
- 普通傷害罪:事發後6個月。
- 重傷害罪:具體年限視其*法定刑而定,若刑責為1年以上3年未滿的有期徒刑,追訴期限為10年;若刑責為3年以上、10年未滿的有期徒刑,追訴期限為20年;若本刑為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、無期徒刑或死刑,追訴期限則為30年。
*法定刑:法律規定的刑度範圍。
傷害罪不和解會怎樣?
若傷害罪案件不和解,則會進入訴訟程序,由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。若被告被判有罪,則須承擔刑事責任,例如:被判處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罰金;此外,被告還可能要承擔民事責任,賠償被害人的損失。
傷害罪和解金額
通常和解金額會與以下因素有關:
- 被害人的實際損害:包括醫療費用、交通費用、工作損失...等。
- 被害人的精神痛苦:用於彌補被害人因受傷所受到的非財產上的損害,例如:精神上的痛苦、恐懼及不安。
- 雙方的經濟狀況: 加害人的經濟能力和被害人的經濟狀況都會影響和解金額,通常加害人的經濟能力較佳,和解金額也會較高;若被害人的經濟狀況較差,可能更需要一筆和解金彌補損失。
傷害罪的和解金額通常並無固定標準,應由雙方當事人協議,若您遭人傷害卻不知道該要求多少和解金,或是不小心造成過失傷害,擔心對方索要過高的和解金,建議您先諮詢專業律師,專業律師擁有豐富的和解經驗,可以依照案情為您評估最合理的賠償金金額。
常見問題
傷害罪最輕判多久?
根據刑法規定,普通傷害罪若未造成身體機能的重大損害,最短刑期為2個月。
過失傷害罰金多少?
若因過失造成普通傷害最高可處10萬罰金;若因過失造成重傷者,則最高可處30萬,具體的罰金金額會由法院根據個案情況決定。
車禍過失傷害判多久?
根據刑法第284條規定,車禍過失傷害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10萬以下罰金;若因車禍過失造成重傷,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30萬以下罰金。
需要提告傷害罪就找專業律師!
當您或您的親友不幸遭遇傷害事件,需要提起告訴時,建議您務必先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,專業的刑事律師可以協助您蒐集並整理相關證據,確保您的主張有充分的證據支持,律師還能協助您處理後續的賠償事宜,包括:計算合理的賠償金額、與對方協商賠償方案...等。若您正在尋求專業律師協助處理傷害罪提告或求償,只要點選【立即取得報價】,並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,稍待片刻便有專業律師與您聯繫洽談,過程方便快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