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分離焦慮怎麼辦?為您整理行為訓練與安撫SOP一次看
主人不在狗狗一直叫怎麼辦?上班一出門,寵物就會狂吠叫、抓門或隨意排泄嗎?本篇文章將為您整理狗狗分離焦慮的定義、成因、常見行為、安撫方法、輔助工具與環境調整以及常見錯誤訓練行為。若您不知道如何解決狗狗分離焦慮的問題,PRO360達人網有專業的寵物訓練師能幫助您解決狗狗分離焦慮的問題,讓您安心上班,毛孩也能自在獨處。

什麼是狗狗分離焦慮?
狗狗分離焦慮(Separation Anxiety)是指毛孩在與主要照顧者分開或被迫獨處時,因強烈不安與恐懼而出現失控行為的狀態。常見反應包含:持續吠叫或嚎叫、破壞門窗與家具、在家中隨地大小便,甚至過度流口水、喘氣...等,這些行為問題並非「故意搗蛋」,而是狗狗情緒失調的求助訊號。
狗狗不安的原因
- 分離焦慮:若主人離開寵物視線,會讓高度依附主人的狗產生焦慮情緒或其他心理問題
- 特殊舉動:出門前的道別舉動與回家時熱情呼喊的行為,長期下來會強化狗狗對特殊舉動的焦慮痛苦
- 生活或環境變動:搬家、旅行、住寵物旅館...等情境,容易讓怕生的寵物適應不良
- 創傷背景:曾受虐待或收容所領養的狗容易對人類有分離焦慮的情緒壓力
- 噪音或刺激影響:突然的打雷、施工...等高分貝聲響,會令寵物感到緊張焦慮
- 健康問題:若寵物患有內分泌失調、疼痛與發炎...等健康問題會加劇主人不在的不安感
- 缺乏安全感:長時間單獨在家、缺乏運動與腦力刺激,會讓狗缺乏安全感及情緒不穩
狗狗不安的表現與行為
以下為您整理狗狗不安產生的表現和行為:
- 破壞性行為:獨處時挖地板、咬窗、破壞物品,通常會集中破壞出入口或主人的物品
- 自殘行為:重複舔毛及啃咬腳掌或腿部直到紅腫,導致身體或皮膚受損
- 攻擊行為:狗狗可能會威嚇或衝撞干擾者(靠近的陌生人或動物)
- 異常吠叫:狗狗在主人離開後,發生持續性吠叫或嚎叫
- 來回踱步:持續在門口或固定動線走動,難以定點休息且對任何動靜保持高度敏感
- 情緒高昂:表現出坐立難安、來回張望的焦慮感
- 情緒低落:習慣躲到角落或家具底下,活動量下降、對互動與玩具反應冷淡
- 排泄方式:明知如廁位置仍在室內排泄,反映失控的壓力與恐懼,而非報復
安撫分離焦慮的方法

以下為您整理可以安撫狗狗焦慮症的方式:
觀察狗狗焦慮行為
幼犬會因為年輕、內心尚未成熟產生過動的行為;成犬會因為年邁體弱、認知能力下降產生分離焦慮症。飼主可記錄生活中容易引起焦慮的情境,例如:拿鑰匙、穿外套、聽到門外聲響...等,觀察焦慮反應的強度與持續時間,並利用寵物攝影機隨時紀錄,若情況嚴重,能提供影像給專業行為訓練師進一步評估。
短時間分離練習
主人應維持不大驚小怪的態度,在離家與返家時保持平靜,透過以秒、分鐘為單位的短時間分離練習,慢慢拉長狗狗的獨處時間,透過漸進式訓練,可讓狗狗把「出門」視為正向訊號,並需避免單次時間太長導致焦慮反彈。
準備安靜與安全區域
為愛寵準備一個平靜且舒適的區域,例如:乾淨整潔的狗籠、溫暖舒服的床墊或是在角落用圍欄建造獨立空間或狗窩...等,降低外界刺激(拉上窗簾、使用白噪音),讓愛寵能在舒適區放鬆。
準備物件與氣味安撫
若寵物容易有分離焦慮,可保留有主人氣味的布料、穩定可咀嚼的益智玩具,也可以播放一些白噪音或輕柔的音樂,將該空間與正向體驗綁定。另外,若狗狗需要外出看診或臨時過夜時也可將安撫物品一併帶上,讓狗能夠延續熟悉感以降低不安。
安排規律的作息方式
無論是主人本身或是家庭成員,皆應讓狗維持規律的作息及模式,例如:固定散步、互動與餵食時段。若狗狗可以預測到何時要吃飯、散步、玩耍...等,且是在牠們熟悉的地點從事活動,能有效讓狗產生安全感與信心,進而減少焦慮。
定期健康檢查
當狗狗有情緒困擾或異常的行為,建議將寵物帶往獸醫診所檢查,專業獸醫將協助確認狗狗是否有潛在疾病或疼痛問題,再開始行為訓練。焦慮症通常由多種因素引起,如果狗狗真的患有分離焦慮症,獸醫將針對狗狗狀況提供建議採用治療焦慮的療程,主人也需要定期帶狗狗回診檢查,或是親自訓練減少狗狗焦慮因素。
分離焦慮訓練方法
以下為您整理訓練狗狗分離焦慮的方式:
- 讓狗狗學會自己做事情:提供嗅聞墊或益智玩具轉移注意力,稱讚狗狗專注時的表現,培養獨處能力
- 鼓勵狗狗保持情緒穩定:忽略咬手腳、蹭人...等吸引注意的行為,獎勵冷靜等待,以幫助情緒穩定
- 教狗狗玩玩具釋放壓力:引導狗狗透過拉扯或咬咬玩具釋放壓力,讓牠在獨處時能自我安撫並建立自信
- 離家前準備安撫環境:離家前播放白噪音、準備玩具,並以平靜語氣互動,讓狗狗感到安全放鬆
- 回家時保持平靜應對:返家時態度自然不過度反應,讓狗狗理解離開與回家都是日常的一部分
輔助工具與環境調整

聲音、環境、輔助用具和器具能有效幫助狗狗的分離焦慮症,以下為您詳細說明:
聲音與環境輔助
白噪音(下雨聲、海浪聲)、輕音樂、遮光窗簾或費洛蒙擴散器可有效降低外界帶給寵物的刺激和不適,且遮光窗簾或半遮光捲簾能減少人群、車流的視覺和聽覺干擾,但是建議白天維持微亮,避免完全黑暗,以免昏暗的環境讓狗狗昏睡、沒精神。
遠端攝影機與即時觀察回報表
若要設置遠端攝影儀以便即時觀察寵物,您可選擇1080p或以上的廣角鏡頭,並擺在能同時拍到門口與休息點的位置。透過即時影像,您可以記錄狗狗獨處時的情緒曲線和觀察行為,以調整寵物接下來的訓練。
自動投食器或定時餵食、智能餵零食器
剛開始使用餵食器時,建議主人先在家中陪同試用3~5/次,確保狗狗不會被馬達聲嚇到,並確認出料順暢。狗狗熟悉後,您可以設定在工作或離家後的2~5分鐘投放第一份少量乾糧或零食,之後再以15~30分鐘少量投放。主食分量仍以日常總熱量為基準;獎勵可改成低油鹽、耐咀嚼的小顆粒延長專注力。
安撫毛毯、咀嚼玩具輪替
準備有主人氣味的毛毯和耐咬的玩具,能讓狗狗熟悉、保有安全感及自我調節降低緊繃感。建議準備兩條毛毯方便清洗更換,以維持狗狗的衛生健康。玩具則選擇大於口腔寬度的尺寸,並挑選不同類型輪替,避免狗狗因每天使用而失去新鮮感。
常見錯誤訓練行為

以下是常見的錯誤從訓練寵物行為:
獨處時間拉太長
一開始就讓狗狗獨處30分鐘~1小時或以上,認為「撐過去就會習慣」的訓練方式,若超過狗狗可承受的程度,會加劇狗狗焦慮不安或恐慌感,會產生「獨處等於可怕」的負面連結,影響訓練效果。
過度安撫或懲罰叫聲
返家後若立刻擁抱、尖叫稱讚,或因狗狗吠叫而大聲斥責,都是不當反應,過度安撫會放大狗狗的分離情緒,而懲罰則會增加牠的壓力。建議返家後先保持1~2分鐘平靜,待狗狗坐下或冷靜後再輕聲稱讚與互動,避免情緒起伏過大。
把籠子當懲罰用
若搗亂或吠叫就把狗關進籠子,狗狗會把籠子與懲罰畫上等號,產生恐懼與抗拒,之後外出看診或臨時過夜時會拒絕進籠子,並產生焦慮感或持續吠叫。
未做健康檢查就直接訓練
並非所有異常行為都源於焦慮,有時可能是身體疾病造成,例如:腸胃不適、內分泌失調或神經問題,若忽略檢查直接訓練,不僅難以改善行為,還可能延誤治療。建議在開始訓練前,先讓獸醫確認健康狀況。
只靠外物支援但無行為訓練
輔助品的用途是降低刺激或幫助放鬆,並無法取代訓練,若無進行任何行為訓練,僅是依靠費洛蒙、鎮定項圈、精油、草本噴霧...等外物支援無法完全改善狗狗分離焦慮的狀況。
找寵物訓練師助您解決狗狗分離焦慮
想讓毛孩安心獨處、不再為吠叫與破壞煩惱?歡迎您點選【免費取得報價】,讓專業的寵物訓練師提供客製化訓練計畫和報價,幫助您改善毛孩的分離焦慮。